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4日讯(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王宁)3月4日,《许海刚“画·电影”水彩画作品展》在汉口惠济路卓尔美术馆开幕。40幅源自经典电影的画作,迅速将观众引入电影艺术的殿堂。
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——01:32:17》
(资料图片)
《西部往事——00:32:45》
许海刚现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,硕士生导师,其作品多次参加全省和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,水彩画《亮宝节上的人们》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水彩•粉画展金奖。此次展出的40件作品,来自艺术家对《海上钢琴师》《放牛班的春天》《廊桥遗梦》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》《朗读者》《教父》《简·爱》等电影画面的截取,以水彩画形式展开创作。
观展观众。卓尔美术馆供图
记者在展厅看到,这些画作均来自欧美经典电影,熟悉的电影画面,经由艺术家运用点彩技法,小笔触层层叠加,变身水彩“电影画”。艺术家还特别标注了所画画面在电影中的出场时间,因此带入感极强,无论是画面人物、场景的塑造,还是光影呈现,都体现了艺术家对画面布局及主题情感描绘的独特匠心,让人瞬间进入电影的故事情节与艺术氛围中。观众洪女士在画作《简·爱》前观看许久,她说,站在画作前,仿佛能感受得到电影主人公当时的心境,“每个笔触都散发艺术沉淀和功底,将人引入电影的世界。”
《简·爱——00:38:17》
许海刚告诉长江日报记者,他从2020年5月开始“画电影”,其间观看大量的经典电影,每当屏幕上出现喜欢的电影画面,便将其定格,打印出来从中选取素材,用画笔重新创作。这些画作以四开大小为主,每幅作品创作时间在一周左右,越画越感受到其中的趣味,近三年的时间持续创作了70余幅作品。
《古墓丽影2——00:01:08》
《教父——01:50:30》
谈及选择电影及画面的标准,许海刚表示,首先电影要能打动自己,有一定的艺术深度。电影是动的艺术,绘画是静止的艺术,为了激发更多的艺术碰撞,选中一部电影前,他会把和这部电影导演、主演相关的影片都找来看一看,然后再选择打动自己,并且在构图、色彩等方面比较完整、讲究的代表性画面进入创作。“画的时候,电影的画面就会浮现眼前,我再把色彩、构图等美术技法加进去,进行二次创作。”他特别提到画《教父》《古墓丽影》时,电影里出现的意大利、希腊等场景,“有些地方我去过,创作时调动了很多当时的记忆,更有身临其境之感。”
观众和艺术家合影。记者周满珍 摄
策展人王岳君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本次展览虽然以研讨许海刚“画·电影”为出发点,但重点并非叙述他所画电影故事的情节,渲染其水彩绘画中的独特技法,而是希望探寻许海刚面对不同媒介创作的差异性。在他看来,艺术家准确截取电影中最有代表性的瞬间画面,在一张画面中将真实的现实场景以及丰富的人物情感故事呈现出来,本身就是“画·电影”的艺术魅力。“电影可看、可听、可读,也可画。”
据悉,该展览将展至2023年3月30日,观众可前往卓尔书店四楼卓尔美术馆观展。
【编辑:邓腊秀】
更多精彩内容,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大武汉”客户端。
X 关闭
X 关闭